医讯视角 中医里“寒”字的病因病理概念,及“寒”对人体的危害性:(陈彩声)

发布日期:2024-12-08 11:40    点击次数:196

​ “寒”的概念,是中医学里才有的病因病理概念,西医是没有“寒热”的病因病理概念的,这是中医西医二者之间的最大区别之一。      一个“寒”字,在中医学的全套理论中,占了第一重要的地位。水寒火热,是一对矛盾。中医认为,水火寒热,有所偏胜,水火不能和谐,造成体内温度偏高,或偏低,才是万病之源。      为什么说体内温度偏高或偏低,才是万病之源?因为根据物理学“热胀冷缩”原理,体内温度偏高,则毛细血管因热而肿胀发炎,引起血脉不通;体内温度偏低,则引起毛细血管收缩,同样引起血脉不通。所以体内有恒温,温度太高太低,都要影响脏腑功能,引起生病或死亡。      对于体内的温度高低问题,也就是寒热问题,西医能了解吗?根本无法了解。因为西医的全套理论,都是建立在“唯物论”的化学物质基础之上的。对于没有物质分子式的物理能量问题,西医还一无所知。有什么证据?同是一样的高热,有人要用大寒的石膏知母,才能退热,有人要用大热的附子干姜,才能退热,西医知道其中道理吗?一点也不知道吧?碰上一亿个阳虚发热患者(体内温度太低的),让西医去治,只能全部治死,没有一个活的。不然新冠病毒,为什么死了那么多人?连顶尖西医专家红凌,林正斌,也因感染新冠病毒而死了。专卖美国神药的陈可杰,年纪轻轻,才42岁,也死了。就是因为不知道“新冠病毒”性质大寒,感染了阳虚体质之后,病情都从寒化,而不是热化。发热只是表象,里寒才是本质。去吃杀菌杀毒的寒性药,只能全部治死,没有一个活的。     病有万种,病因离不开水火寒热四字。中医把水寒火热,称为阴阳二气。所以中医说,不知阴阳,不可为医。西医不知阴阳奥理,只会整天叫人“多喝水”,当然只好把病人全治死。     在中医的观念中,不仅天有四时气候变化,有春温,夏热,秋凉,冬寒,世间万物,都各有其寒热属性。最有代表性的,就是水性寒,火性热。梨子,蘑菇,蛋类,牛奶,抗菌药,新冠疫苗,白蛋白,……,都性寒,对阳虚体质有大害。用错了,有生命危险。干姜附子,肉桂吴萸,鹿茸高丽参,性质温热,只宜于阳虚体质,不宜于阳亢火旺体质。一旦误用,都能死人。西医知道其中阴阳寒热之理吗?

365建站客服QQ:800083652365建站365站群VIP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